第6、7节 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避雷针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击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云层中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
B.避雷针的尖端向云层放电,中和了云层中的电荷
C.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摩擦,避雷针上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
D.避雷针由尖锐的导体做成,利用的是尖端放电现象
解析:带电荷的云层在避雷针尖端感应出与云层相反的静电,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尖端放电,中和云层中的电荷,同时将云层中的电荷导入大地,避免了雷击现象,A、B、D对,C错.
答案:C
2.某电容器上标有“25 μF 450 V”字样,下列对该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使该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压增加1 V,所需电荷量为2.5×10-5 C
B.要使该电容器带电荷量为1 C,两极板之间需加电压为2.5×10-5 V
C.该电容器能够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2.5×10-5 C
D.该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50 V
解析: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可得C=,ΔQ=CΔU,要使该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压增加1 V,即ΔU=1 V,所需电荷量为ΔQ=2.5×10-5 C,A正确;由C=知,要使该电容器带电荷量为1 C,两极板之间需加电压为4×104 V,B错误;该电容器能够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Q=CU=2.5×10-5×450 C=1.125×10-2 C,C错误;电容器上所标的450 V是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是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所能承受的电压,低于击穿电压,故该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大于450 V,D错误.
答案:A
3.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若使它的电荷量减少3×10-4 C,则其电压减少为原来的,则( )
A.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9×10-4 C
B.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4.5×10-4 C
C.电容器原来的电压为1 V
D.电容器的电容变为原来的
解析:由C=得ΔQ=C(U-U)=CU=Q,Q=ΔQ=4.5×10-4 C,故A错误,B正确.因电容器的电容不知,所以无法得出电容器原来的电压,故C错误.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的,跟电压和电荷量的变化无关,所以电容器的电容不变,故D错误.
答案:B
4.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D.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解析: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相连而带正电,A对,B错;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放电结束后上下极板均不带电,C、D错.
答案:A
5.板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1,板间场强为E1,现将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为2Q,板间距变为d,其他条件不变,这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2,板间场强为E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2=U1,E2=E1 B.U2=2U1,E2=4E1
C.U2=U1,E2=2E1 D.U2=2U1,E2=2E1
解析:当平行板电容器的其他条件不变,板间距离变为d时,电容器的电容为C′==2C,又知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变为2Q,则得知U′==U,即U2=U1.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之间的关系式E=得E2==2E1,因此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都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