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编辑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波粒二象性第3节第4节第5节不确定关系练习(含解析)教科版选修3-5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教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物理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701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19/12/19 9:46:1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不确定关系

 [A组 素养达标]

1.在历史上,最早证明了德布罗意波存在的实验是(  )

A.弱光衍射实验

B.电子束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C.弱光干涉实验

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由课本知识知,最早证明德布罗意波假说的是电子束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答案:B

2.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100个光子中有96个通过双缝后打到了观察屏上的b处,则b处可能是(  )

A.亮纹

B.暗纹

C.既有可能是亮纹也有可能是暗纹

D.以上各种情况均有可能

解析:按波的概率分布的特点去判断,由于大部分光子都落在b点,故b处一定是亮纹,选项A正确.

答案:A

3.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是大气分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而荣获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假设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相互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  )

A.频率变大                             B.速度变小

C.光子能量变大                              D.波长变长

解析:光子与自由电子碰撞时,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自由电子碰撞前静止,碰撞后其动量、能量增加,所以光子的动量、能量减小,故C错误.由λε可知光子频率变小,波长变长,故A错误,D正确.由于光子速度是不变的,故B错误.

答案:D

4.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效应中电子与光子组成的系统都服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两种效应都相当于电子与光子的弹性碰撞过程

C.两种效应都属于吸收光子的过程

D.光电效应是吸收光子的过程,而康普顿效应相当于光子和电子弹性碰撞的过程

解析:光电效应吸收光子放出电子,其过程能量守恒,但动量不守恒,康普顿效应相当于光子与电子弹性碰撞的过程,并且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

答案:D

5.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

A.速度                                      B.动能

C.动量                                      D.总能量

解析:根据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公式λ,可得其动量相等,故选C.

答案:C

6(多选)频率为ν的光子,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能量为E,则光的速度为(  )

A.                                        BpE

C.                                          D.

解析:根据cλνEλ,即可解得光的速度为.

答案:AC

7(多选)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能量,显然A错误;干涉、衍射是波的特性,光能发生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正确;麦克斯韦根据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近似相等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后来赫兹用实验证实了光的电磁说,C正确;光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D正确.

答案:BCD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