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磁现象磁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
A.磁场的存在 B.磁场具有方向性
C.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D.磁体间有相互作用
解析:奥斯特的实验现象中,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小磁针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故通电导线的周围应存在磁场,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2.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
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解析: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并不是仅吸引铁,故A错.磁体不能吸引铜、铝等物质,故B错.磁体能吸引的物质种类与磁性强弱无关,故C错.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钢和镍都是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故D对.
答案:D
3.如图所示,一个电子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此电子的运动( )
A.不产生磁场
B.产生磁场,圆心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产生磁场,圆心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只在圆的内侧产生磁场
解析:电子沿逆时针转动,形成顺时针方向电流.由安培定则可得,在圆心处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答案:B
4.电视机中显像管的偏转线圈是绕在铁环上的两个通电导线串联而成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铁环中心O处的磁场方向为( )
A.向下
B.向上
C.垂直于纸面向里
D.垂直于纸面向外
解析:由安培定则可判知铁环的上部分顶点处相当于磁体的N极,下部分的底点处相当于S极,而O点在铁环上线圈的外部,即O点在磁体外部,所以O点的磁场方向向下,因此A项正确.
答案:A
5.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时,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向上拉力F的大小为( )
A.F=Mg
B.Mg<F<(M+m)g
C.F=(M+m)g
D.F>(M+m)g
解析:本题是磁场与超重和失重相结合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应清楚电磁铁通电后,由于B铁片受到的吸引力大于重力,而处于超重状态.由于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场,对铁片B有吸引力而上升,所以这时吸引力一定大于B铁片所受的重力,故B向上加速运动,即铁片B处于超重状态.而A和C处于平衡状态,选A、B、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则整个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F>(M+m)g且在A、B接触前F不断增大.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6.明永乐三年(1405年)的一天,江苏太仓城外刘家港的港湾里,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准备起锚远航,“宝舟体势巍然,巨无匹敌,棚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整个船队有官兵、水手、工匠、医生、翻译等两万多人……以上是对郑和统帅船队将要“下西洋”时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是最早在航海上使用指南针的国家
B.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上装着罗盘,导航时兼用罗盘和观星,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修正
C.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是世界上第一个观测到磁偏角的人
D.中国的沈括观测到磁偏角比哥伦布早约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