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卷30分钟提分练(8选择+2实验)(五)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推理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
C.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D.爱因斯坦首先把能量子的概念引入物理学,否定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点
解析: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推理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B错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C正确;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D错误.
答案:C
15.如图所示,木块A、B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木块A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与B相碰,碰后粘连在一起,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则木块A、B组成的系统,从A、B相碰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
A.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解析:A、B组成的系统,从相碰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由于弹力的存在,合外力不为零,故系统动量不守恒,由于非弹性碰撞,弹簧弹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B正确.
答案:B
16.通过一理想变压器,经同一线路输送相同电功率P,原线圈的电压U保持不变,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R.当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为k时,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P1,若将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nk,线路损耗电功率为P2,则P1和分别为( )
A., B.2R,
C., D.2R,
解析:根据变压器的变压比,当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为k时,有k=,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nk时,有nk=,由于线路的输送功率不变,则有P=U1I1=U2I2.
根据焦耳定律,线路损耗有:
P1=IR=2R=2R,
P2=IR,===.
答案:D
17.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静电场中,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依次通过a、b、c三个位置,其中b点距点电荷Q最近,c点距点电荷Q最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一定带正电
B.b点的电势一定比a、c两点的电势高
C.粒子通过c点时的动能小于通过b点时的动能
D.粒子通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于通过a点时的加速度
解析:画出运动轨迹可以判断出该粒子和点电荷Q电性相反,点电荷Q的电性未知,故粒子的电性无法确定,A错误;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方向不能确定,故a、b、c三点的电势高低无法确定,B错误;由运动轨迹可知,从a到b再到c,电场力对粒子先做负功,再做正功,故粒子在b点时动能最小,C错误;b点离点电荷最近,电场强度最大,故粒子通过b点时所受的电场力最大,粒子通过b点时加速度最大,D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