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认为“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 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C. 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D. 神权对立于王权
【答案】D
【解析】
商代的政治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不是对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A、B和C项均符合事实,排除。
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2.有史书上残存“秦遂并兼四海……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其中的“□□”最可能是
A. 三司
B. 郡国
C. 郡县
D. 行省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统一后,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C项。在地方上设三司是在明朝,排除A项。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B项。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