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物理学家的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B.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
C.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
2.(2019?全国I卷)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
A.P和Q都带正电荷
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3.如图所示,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经C以v0=2 m/s的初速度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零,已知AC=CB,φA=3 V,φB=5 V,静电力常量为k,则( )
A.φC>4 V B.φC=4 V
C.点电荷乙的比荷为1 C/kg D.点电荷乙的比荷为2 C/kg
4.如图所示,M、N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两点,O点为半圆弧的圆心。将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这时O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若将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O点正下方,则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变为E2,E1与E2之比为( )
A.1∶ B. ∶1 C.2∶ D.4∶
5.一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子克服电场力做了3 eV的功,则( )
A.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3 V 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3 V
C.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3 eV D.电子的动能增加了3 eV
6.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的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A.极板X带正电 B.极板X带负电
C.极板Y带正电 D.极板Y不带电
7.如图所示为真空中某一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a、b分别是其电场中的两点,其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Ea=E0, b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Eb=3E0,且Ea、Eb间的夹角大于90°,方向如图甲所示。一带负电的检验电荷q在场中由a运动到b,则( )
A.a、b两点到点电荷Q的距离之比ra∶rb=3∶1
B.a、b两点到点电荷Q的距离之比ra∶rb= ∶1
C.a、b两点处的电势的大小关系为φa>φb
D.在把检验电荷q沿直线从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