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中山,古国名今河北定县一带)之地,至房子(今河北临城),遂至代(今山西大同),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山名,位于黄河岸边)之上。……与肥义(赵国国相)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注:世上所有的人)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底层百姓),而从政先信于贵(贵族),故愿慕公叔之义(仰仗叔父的声望)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中原地区)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依仗)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用绳索捆绑)吾民,引水围鄗(古县名;在今河北省柏乡);微社稷之神灵,则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三
(注:“胡服骑射”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概括赵武灵王推进改革的显著特点并说明你对“胡服骑射”改革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策略实施及其历史评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概括、阐释历史认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和时代潮流的基础上,迁移所学的相关改革或变法的学科知识,分析评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背景、目的、策略、特点,并能从历史的角度进行阐释评价,从而在更宏大而深远的历史发展角度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赵武灵王改革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 (1)历史背景:变法图强成为战国的时代风潮;民族融合和封建化是历史大势。
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应对周边诸侯国或少数民族的威胁;洗雪中山攻赵的耻辱。
(2)特点:目标坚定、策略灵活;因地制宜、以身示范;注重实用、勇于改革。
认识:胡服骑射有利于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服饰改革是推动政治军事改革的重要配套举措;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成为战国时期重大变革事件。(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