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 )
A.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D.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解析:选A。材料中“颂扬祖德,感念王恩”“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说明西周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故A项正确。
2.(2019·内江模拟)《逸周书》(原名《周书》,是一部记载西周浩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作者不详,此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卷五《作摊解》称:“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据此推定( )
A.西周出现了郡与县是可信的历史
B.西周时贵族政治解体了
C.郡县制在西周已经出现
D.西周时县与郡的长官由周王任命
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卷五《作摊解》称:‘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可见,《逸周书》记载了郡与县的历史,故A项正确。
3.(2019·乌鲁木齐诊断)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重农抑商”政策提出的目的是( )
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
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解析:选B。抑制商业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调整农商关系,而不是调整官商和私商的关系,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为了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而非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