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
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
解析:选C。1918~1921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故C项正确。
2.(2019·洛阳期中)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这一规定( )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
B.严重脱离了当时苏俄的国情
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故A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以保障前线的胜利,因此没有脱离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
3.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写道:“(苏俄)1921年的五一节恰巧与基督复活节同一天,一改两三年来冷漠枯寂生活,突现活泼泼的气象。”这说明当时苏俄( )
A.成功反击了外国干涉
B.农民已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
C.新经济政策已经启动
D.工业化建设提高了生活水平
解析:选C。苏俄国内战争在1920年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农民已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故B项错误;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缓解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C项正确;苏联工业化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成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