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一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的背景
|
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
|
1.社会转型
(1)政治上:春秋以来,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日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2.各诸侯国的对策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壮大自身。
(2)各国的国君为在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开始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
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在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代,各诸侯国内部新旧贵族的斗争直接推动着各国不断前进。
1.背景
私田大增使得新兴地主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2.内容
“相地而衰征”。所有土地按好坏、产量征收实物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评价
(1)进步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局限性:未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管仲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促使齐国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成长。
1.李悝变法
(1)政治上: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整顿吏治,削弱旧贵族特权;强调法治,制定《法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
(2)经济上:提出“尽地力”“废沟洫”,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2.吴起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