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4.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根本目的在于
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C.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D. 防止商人谋反
5.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 丝织业规模扩大
C.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 官府垄断丝织业
6.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