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 伽利略、牛顿
C. 伽利略、爱因斯坦 D. 亚里士多德、牛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常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每个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的贡献是什么要了解.
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但这是不对的;
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提出了物体的运动定律,其中的牛顿第一定律即为惯性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很好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所以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这些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如图所示,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 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C. 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6 m/s
D. 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5.18 m/s
【答案】A
【解析】200 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 m决赛的两倍,故A正确;200米比赛为弯道,路程大小是200米,位移小于200m,100米比赛为直道,位移大小为100米,所以200 m决赛中的位移小于100 m决赛的两倍,故B错误;由于200米比赛为弯道,无法求出其位移大小,故平均速度无法求,故C错误;100米比赛的位移大小为100米,因此其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故选A.
3. 下列仪器可以分别用来测量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基本物理量的是
A. 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B. 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 量筒、天平、秒表 D. 米尺、天平、秒表
【答案】D
【解析】力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时间、质量;A中米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秒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力不是基本物理量.故A错误;B中米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力不是基本物理量,故B错误;C中量筒是测量体积的仪器,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秒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体积不是基本物理量.故C错误;D中米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秒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故D正确;故选D.
4.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在第1 s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B. 在1~2 s内质点做加速度大小a=2 m/s2的直线运动
C. 在1~2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D. 在2~3s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2 m
【答案】B
【解析】在第1 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在1~2s内直线的斜率不变,说明质点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质点的速度为正,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C错误.在2~3s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x=- ×1×2m=-1m,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培养基本的读图能力:由速度的正负读出速度的方向,斜率读出加速度,面积读出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