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予无限关爱,尤其在孩子年幼弱小的时候。子女对父母的这种爱的回馈就是孝。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以孝为核心的观念产生于三千多年前,远远早于孔子时代。
古代有关孝的典籍很多。《论语》中多处谈到孝;《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总计有十八章之多,其实合计不过2400个字,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出来的;《弟子规》是古代学堂的日常行为规范,其第一章叫“入则孝”,集中讲了孝的要求。另外,流传比较广的有“二十四孝图”,有图有故事,记录了从尧舜时代至清朝的著名孝子的故事。还有佛教的《百孝经》,在84句七言诗中含有100个“孝”字。现在更有宣扬孝道的念诵歌唱的音频视频,通俗易懂。这些都是古今民间劝人行孝的好教材。
怎样才叫孝?在大庭广众之下给父母洗洗脚就叫孝吗?古人提倡的孝含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自身不注意安全,使父母整天提心吊胆,甚至导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无疑是最大的不孝。所谓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结交正派的人,不做违法的事,这些生活上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也是孝的表现。其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满足父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