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
(1)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在全国逐步废除。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
(1)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