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的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5、《通典· 职官》曰:“至后汉,则(尚书更)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sou),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尚书职权的扩大 B.三公权力的削弱 C.专制皇权的加强 D.中枢体系的调整
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