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山东滨州高三期末)在秦日渐强大的历史进程中,秦人养成一种强烈的事功精神,它建立在文化功利主义取向之上,也与秦文化的叛逆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知,秦国文化( C )
A.以宗法伦理道德为准则 B.对中原文化的全面排斥
C.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统一 D.以中原农业文明为基石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追求事功,因此秦人的追求事功的精神,决定了秦人在强国之路上采取法家的主张而绝弃儒学,这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统一,故C项正确;强烈的事功精神抛弃了儒学,故A项错误;秦国文化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中原文化,故B项错误;秦国地处西部边陲,故D项错误。
2.(2018·四川成都三诊)战国晚期,托名周公的著作《周礼》,提出了在中央政府管辖下各种政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理想化制度;托名大禹的著作《禹贡》和托名周公的著作《职方》,创立了由中央政府统一划分九州的地理学说。这些著作的成书表明当时( B )
A.西周制度备受推崇 B.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被认同
C.儒家为君主制辩护 D.百家争鸣的局面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