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高考福建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从“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的角度看,A、B两项均是在维持斯大林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可以排除;从“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看,这些观点的出现,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直接相关,因为这一思想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相背离。故C项是正确的;普京执政时期苏联早已解体,D项不正确。
2.(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解析:选B。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的扩张,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故A说法错误;而C的“民族属性消失”表达错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将全球瓜分完毕,故D项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表述不符合史实;由题干可知,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说明这些国家受到了新的力量的冲击,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