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作业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45分钟
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 V、50 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2)、(3)、(4)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2)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C是0.16 m/s.
(3)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0.43 m/s2.
(4)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vA=0.074 m/s.
(5)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选填“大”或“小”).
解析:(1)电源频率为50 Hz,则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C==×10-2 m/s=0.16 m/s;
(3)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地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0.43 m/s2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v=v0+at得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vA=vC-atAC=0.074 m/s
(5)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为49 Hz,那么实际周期大于0.02 s,根据运动学公式Δx=at2得: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大的.
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1)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则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2)量得x1=30.1 mm,x2=36.2 mm,x3=42.2 mm,x4=48.1 mm,则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0.392 m/s,小车的加速度为0.6 m/s2.
(3)当打下计数点“0”时,小车的速度为0.272_m/s.
解析:(1)因每五个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得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2)x1=30.1 mm=30.1×10-3 m,
x2=36.2 mm=36.2×10-3 m,
x3=42.2 mm=42.2×10-3 m,
x4=48.1 mm=48.1×10-3 m,
纸带上2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2==0.392 m/s
根据Δx=aT2,由逐差法得:a==0.6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