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作业1 运动的描述
时间:45分钟
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B )
A.2 m,-2 m,-1 m B.-2 m,2 m,1 m
C.4 m,0,1 m D.-4 m,0,-1 m
解析:
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开始下落,在坐标原点的上方,所以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2 m;小球落到地面上,此时距离坐标原点为2 m,所以落地点的位置坐标是2 m;小球在距离地面1 m高处被接住,此时的小球在坐标原点的下方1 m处,所以接住点的位置坐标是1 m.所以A、C、D错误,B正确.
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船速大小约为( B )
A.13 km/h B.21 km/h
C.68 km/h D.83 km/h
解析:由题可知,路程为1 000里=500 km,时间为24 h,所以船速为==≈21 km/h.故B正确,A、C、D错误.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1 s内一定运动了3 m
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1.5 m/s
解析: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程度,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3 m/s,所以位移不一定是3 m,同样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在1 s内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是3 m/s,所以位移也不一定是3 m,在某一个位置的速度也不能确定,故A、C、D错误;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由x=vt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选项B正确.
4.有一人在平直马路边散步(速度不变),他发现每隔t1时间有一路公共汽车迎面开过,他还发现每隔t2时间就有一辆这路公共汽车从身后开过,于是他计算出这路车从汽车站发车的时间间隔是( D )
A. B.
C. D.
解析:设车速为v车,人的速度为v人,发车时间间隔为t,则有(v车-v人)t2=v车t,(v车+v人)t1=v车t,两式联立得t=,选项D正确.
5.赵老师热爱自行车骑行这一锻炼方法,每次锻炼他都会用运动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路线.如图所示是他某次骑行过程中运动软件记录下来的数据.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以自行车为参考系,赵老师是运动的
B.若研究骑行总时间,则可将赵老师看成质点
C.赵老师本次运动的位移是10.13 km
D.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求出赵老师骑行的平均速度
解析:赵老师相对自行车保持静止,A错误;研究骑车总时间时,可以忽略赵老师的大小,即可以将其看成质点,B正确;运动路线的总长度为路程,C错误;根据图中数据能求出平均速率,因为位移未知,所以无法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