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基础巩固题组](20分钟,50分)
1.(2019·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哪一种运动情景中,物体将会处于一段持续的完全失重状态( )
A.高楼正常运行的电梯中
B.沿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滑行
C.固定在杆端随杆绕相对地面静止的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
D.不计空气阻力条件下的竖直上抛
解析:选D.高楼正常运行的电梯中,一般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故不可能一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沿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滑行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由于加速度小于g,故不是完全失重,选项B错误;固定在杆端随杆绕相对地面静止的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会总是向下的g,选项C错误;不计空气阻力条件下的竖直上抛,加速度总是向下的g,总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选项D正确.
2.(2019·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浙江卫视“中国好歌声”娱乐节目所设计的“导师战车”,战车可以在倾斜直轨道上运动.当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战车就由静止开始沿长10 m的斜面冲到学员面前,最终刚好停在斜面的末端,此过程约历时4 s.在战车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师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战车所受外力始终不变
C.战车在倾斜导轨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根据题中信息可以估算导师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导师战车”沿斜面的方向先加速后减速,加速过程中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战车处于失重状态,战车减速向下运动时又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战车所受外力先沿斜面向下,后又沿斜面向上,B、C错误;由=可得战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5 m/s,所以选项D正确.
3.(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
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
解析:选AD.人受重力mg和支持力FN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板的压力FN′=FN=mg+ma.当t=2 s时a有最大值,FN′最大;当t=8.5 s时,a有最小值,FN′最小,选项A、D正确.
4.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选B.对物体A、B整体,在水平方向上有F=μ2(mA+mB)g;对物体B,在竖直方向上有μ1F=mBg;联立解得:=,选项B正确.
5.(2019·南通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块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1的物块A,用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的细线将A与质量为M的物块C连接,释放C,A和B一起以加速度大小a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
A.Mg B.M(g+a)
C.(m1+m2)a D.m1a+μm1g
解析:选C.以C为研究对象,有Mg-T=Ma,解得T=Mg-Ma,故A、B错误;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m1+m2)a,故C正确、D错误.
6.(2019·德阳一诊)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且足够长的斜面上,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0.5 s时撤去拉力,物体速度与时间(v t)的部分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sin 37°=0.6,cos 37°=0.8)问:
(1)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
(2)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为多少?
解析:(1)设物体在力F作用时的加速度为a1,撤去力F后物体的加速度为a2,根据图象可知:
a1== m/s2=16 m/s2
a2== m/s2=-8 m/s2
力F作用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mgsin θ-μmgcos θ=ma1,
撤去力F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sin θ+μmgcos θ)=ma2,
解得:F=24 N.
(2)设撤去力F后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2,此时物体速度为零,有
t2== s=1 s
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s=·(t1+t2)=×1.5 m=6 m.
答案:(1)24 N (2)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