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基础巩固题组](20分钟,50分)
1.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一电介质,其电容C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变化情况是( )
A.C和U均增大 B.C增大,U减小
C.C减小,U增大 D.C和U均减小
解析:选B.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C=可知,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后,电容C增大,因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不变,由C=可知,U=减小,B正确.
2.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解析:选D.由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将云母介质移出,电容C减小,而两极板的电压U恒定,由Q=CU,极板上的电荷量Q变小,又由E=可得板间电场强度与介质无关,大小不变,选项D正确.
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从上极板的端点A点释放一个带电荷量为+Q(Q>0)的粒子,粒子重力不计,以水平初速度v0向右射出,当它的水平速度与竖直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2时,恰好从下端点B射出,则d与L之比为( )
A.1∶2 B.2∶1
C.1∶1 D.1∶3
解析:选C.设粒子从A到B的时间为t,粒子在B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y,由类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L=v0t,d=t,又v0∶vy=1∶2,可得d∶L=1∶1,选项C正确.
4.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A板向B板运动,到达B板的速度为v,保持两板间电压不变,则( )
A.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v增大
B.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v减小
C.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v不变
D.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变长
解析:选C.由动能定理得eU=mv2,当改变两极板间的距离时,U不变,v就不变,故选项A、B错误,C正确;粒子在极板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t=,当d减小时,v不变,电子在两极板间运动的时间变短,故选项D错误.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个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θ增大,E增大 B.θ增大,Ep不变
C.θ减小,Ep增大 D.θ减小,E不变
解析:选D.保持下极板不动,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后,由C=可知电容器的电容变大,由于Q不变,由C=可知U减小,故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变小;电场强度E===不变;由于下极板不动,电场强度E不变,所以P点的电势没有发生改变,故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不变,A、B、C错误,D正确.
6.反射式速调管是常用的微波器件之一,它利用电子团在电场中的振荡来产生微波,其振荡原理与下述过程类似.如图所示,在虚线MN两侧分别存在着方向相反的两个匀强电场,一带电微粒从A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在A、B两点间往返运动.已知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是E1=2.0×103 N/C和E2=4.0×103 N/C,方向如图所示.带电微粒质量m=1.0×10-20 kg,带电荷量q=-1.0×10-9 C、A点距虚线MN的距离d1=1.0 cm,不计带电微粒的重力,忽略相对论效应.求:
(1)B点到虚线MN的距离d2;
(2)带电微粒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t.
解析:(1)带电微粒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q|E1d1-|q|E2d2=0,E1d1=E2d2,
解得d2=0.50 cm.
(2)设微粒在虚线MN两侧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q|E1=ma1,
|q|E2=ma2,
设微粒在虚线MN两侧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由运动学公式有
d1=a1t,d2=a2t.
又t=t1+t2,
解得t=1.5×10-8 s.
答案:(1)0.50 cm (2)1.5×10-8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