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大类。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考点感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释义:像翅膀一样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释义:向上;向下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释义:用箕和畚
(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在朝廷上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释义:从小路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释义:一天比一天
(7)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释义:像对待兄长一样
(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释义:在早晨;在傍晚
[规律总结]
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如上面“翼”“兄”“箕畚”。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如上面“廷”“上”“下”“间”。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如上面“旦”“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