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题材入手,收到“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我国古代诗歌大致分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等8种类型。为方便理解和记忆,我们根据这8类诗歌某些方面的共性和相关性,将其合并成了四类:双“咏”诗(咏物言志诗和咏史怀古诗)、异地诗(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怀人诗(送别怀人诗和爱情闺怨诗)、情境诗(山水田园诗和即事景抒怀诗)。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大致的分类,有些诗歌可以同时化为两类。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既是送别怀人诗的佳作,又是爱情闺怨诗的精品;边塞征战诗中有很多羁旅思乡的杰作,比如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很多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也可以并入即事(景)抒怀诗的范畴。
学案(一) 双“咏”诗——咏物言志诗和咏史怀古诗
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抱。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虞世南的《蝉》等均是“咏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