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眼”是“静”。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第三、四句顺势腾蹇,波涌云飞,形成高潮。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是积骸成堆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日的战乱做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有深意,因此说“静”是本诗的“诗眼”。
[读懂诗歌] 乌孙使者执玉帛 (表示臣服)朝觐汉朝后,乌孙王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远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中的“凉”字是“诗眼”,试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步骤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了一起。(步骤3)所以“凉”字是“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