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a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2ax。
2.重要推论
(1)平均速度:=v=,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Δx=x2-x1=x3-x2=…=xn-xn-1=aT2。[注1]
(3)位移中点速度:v=。[注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
①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②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3∶5∶…∶(2n-1)。
③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1∶(-1)∶(-)∶…∶(-)。
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
自由落体运动
[注3]
|
竖直上抛运动
[注4]
|
速度公式
|
v=gt
|
v=v0-gt
|
位移公式
|
h=gt2
|
h=v0t-gt2
|
速度—位移关系式
|
v2=2gh
|
v2-v02=-2gh
|
【注解释疑】
[注1] 此公式可以延伸为xm-xn=(m-n)aT2,常用于纸带或闪光照片逐差法求加速度。
[注2] 不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v。
[注3] 自由落体运动隐含两个条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注4] 整段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时,注意所选取的正方向和相应时刻或位置速度的方向。
[深化理解]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各物理量必须相对同一参考系,高中阶段一般都选地面为参考系。
2.v0、v、a(g)、x(h)均为矢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通常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v0对应的位置为初始位置。
3.在求解竖直上抛运动或其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问题时,更要注意物理量的正、负。为了能够轻松应用公式,可以先在公式中直接写成加、减号,物理量只代入大小进行计算。
[基础自测]
一、判断题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4)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等于9.8 m/s2。(×)
(5)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
(6)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速度变化的方向都是向下的。(√)
二、选择题
1.(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6+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是10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C.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解析:选BD 第1 s内的位移x1=(6+5×1-1) m-6 m=4 m,故A错误。前2 s内的位移x2=(6+5×2-4)m-6 m=6 m,则前2 s内的平均速度== m/s=3 m/s,故B正确。根据x=v0t+at2=6+5t-t2得,加速度a=-2 m/s2,任意1 s内速度的增量Δv=at=-2×1 m/s=-2 m/s,故C错误,D正确。
2.[人教版必修1 P49做一做改编]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s1=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s3=8 m。由此可求得( )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在第二、第三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