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新课程标准
|
核心知识提炼
|
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3.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质点(物理模型)
|
位移
|
速度(极限思想)
|
加速度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运动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注1]
(3)实质: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注2]
①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应认为是静止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②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运动结果一般不同。
③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二、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二者的定义
位移
|
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由质点初位置指向质点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
路程
|
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
(2)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
①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
联系
|
①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②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注3]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三、加速度[注4]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a=,单位为m/s2。
3.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注解释疑】
[注1] 不以“大小”论质点
①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②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注2] 不能选自身为参考系。
[注3] 在实际问题中,只要时间足够短,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如光电门问题。
[注4] 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加速度三者含义相同,速度变化快,也就是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大。
[深化理解]
1.质点的辨识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不在物体本身,而是要看研究的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则不能。
2.“速度”的理解
“速度”一词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示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加以区分。
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4.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由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决定(F=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