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6 核裂变
一、选择题
1.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铀块的质量是重要因素,与体积无关
B.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直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
C.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
D.能否发生链式反应与铀块的质量无关
答案 C
解析 要使铀核裂变产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临界体积或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只要组成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或质量小于临界质量就不会产生链式反应,裂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为快中子,这些快中子不能直接引发新的裂变,如果铀块的质量大,则其体积大,若超过临界体积则发生链式反应,由此知A、B、D错误,C正确。
2.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
A.使用浓缩铀
B.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C.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以改变中子数目
D.利用石墨与中子的碰撞来改变中子的速度
答案 C
解析 控制核反应的速度是靠调节中子数目来实现,即用镉棒吸收中子改变中子数目。故选C。
3.一个铀235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的反应是U+n→Xe+Sr+10n,放出的能量为E,铀235核的质量为M,中子的质量为m,氙136核的质量为m1,锶90核的质量为m2,真空中光速为c,则释放的能量E等于( )
A.(M-m1-m2)c2B.(M+m-m1-m2)c2
C.(M-m1-m2-9m)c2D.(m1+m2+9m-M)c2
答案 C
解析 铀235裂变时的质量亏损:Δm=M+m-m1-m2-10m=M-m1-m2-9m,由质能方程可得:E=Δmc2=(M-m1-m2-9m)c2,C正确。
4.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U→Th+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答案 B
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可知,生成的钍核的动量与α粒子的动量等大反向,B正确;根据Ek=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能小于α粒子的动能,A错误;铀核的半衰期等于一半数量的铀核衰变需要的时间,而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原子核衰变的时间,故两者不相等,C错误;由于该反应放出能量,由质能方程可知,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D错误。故选B。
5.(多选)2015年8月16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3号机组结束168小时试运行试验,具备商业运营主要条件。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其优势有( )
A.核燃料释放出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所能提供的能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多于煤炭
C.核电站造成的污染远小于相等发电能力的火电站
D.核电站比火电站更容易建造
答案 ABC
解析 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相等质量的核燃料放出的能量比煤放出的能量要大很多,地球上可开采核矿石所能提供的能量远多于煤炭,只要措施得当,核电站造成的污染远小于相等发电能力的火电站,A、B、C正确;核电站的建造难度较大,D错误。
6.如图是核反应堆的示意图,对于核反应堆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棒是核燃料,核心物质是铀238
B.石墨起到吸收中子的作用
C.镉棒起到使中子减速的作用
D.水泥防护层的作用是为了阻隔射线,避免放射性危害
答案 D
解析 核反应堆采用的核燃料为铀235,故A错误;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故B错误;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故C错误;水泥防护层的作用是为了阻隔射线,避免放射性危害,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