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多选)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在周围液体分子的撞击下做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中小颗粒运动的轨迹,就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轨迹
C.同一时刻撞击到悬浮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D.同一时刻撞击到悬浮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少,布朗运动越明显
答案 AD
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撞击,且撞击力不平衡而造成的,同一时刻,撞击到颗粒上的液体分子数越多,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撞击造成的平衡性反而越好,因此,布朗运动越不明显;反之,撞击的数目越少,平衡性越差,布朗运动越明显,故选项A、D正确。
2.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答案 C
解析 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B、D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交换,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的温度。
3.(多选)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
B.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墨水中的小炭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一定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D
解析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为一个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而非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A错误。墨水中小炭粒的无规则运动为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运动,B错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正确。当两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此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此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D正确。
4.对于20 ℃的水和20 ℃的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动能相同
B.水银的动能比水的大
C.两种物质的分子平均速率相同
D.水银分子的平均速率比水分子的平均速率小
答案 D
解析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只要物体的温度相同,则表示分子的平均动能就相同,因不同物体的分子质量不同,所以在分子平均动能相同的情况下,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小,故C错误,D正确;动能是物体的宏观能量,由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状态决定,与物体的温度无关系,所以A、B错误。
5.(多选)两个分子由于距离发生变化而使得分子势能变小,则可以判断在这一过程中( )
A.一定是分子力做了正功
B.两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增大
C.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一定变大
D.两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引力
答案 AB
解析 分子势能减小一定是分子力做正功,这可能是引力做正功(分子间距变小)或斥力做正功(分子间距变大)。
6.关于物体的内能,正确的说法是( )
A.温度、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等的内能
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C.机械能越大的物体,内能也一定越大
D.温度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
答案 B
解析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质量相同分子个数不一定相同,分子势能也不一定相同,故A、D错误;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没有必然的联系,内能与热运动相对应,机械能与机械运动相对应,内能由物体的温度、体积、分子数决定,而机械能由物体运动的速度、离地高度等条件决定,故C错误,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