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平行于纵轴的直线变化到状态B,则它的状态变化是( )
A.气体的温度不变
B.气体的内能增加
C.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减小
D.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在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不变
答案 B
解析 从pV图象中的AB图线上看,气体由状态A变到状态B为等容升压,根据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温度升高,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单位时间内气体对器壁在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增多,故B正确。
2.(多选)如图为某人在旅游途中对同一密封的小包装食品拍摄的两张照片,甲图摄于海拔500 m、气温为18 ℃的环境下,乙图摄于海拔3200 m、气温为10 ℃的环境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小于乙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
B.甲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大于乙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
C.甲图中小包内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比乙图中大
D.甲图中小包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乙图中小包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高度知甲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大于乙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A错误,B正确;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比乙图的小,由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关系知,C正确;由甲图中的温度比乙图中的高可知,D正确。
3.如图所示,A、B两容器容积相等,用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相连,两容器内装有不同气体,细管中央有一段水银柱,在两边气体作用下保持平衡时,A中气体的温度为0 ℃,B中气体温度为20 ℃,如果将它们的温度都降低10 ℃,则水银柱将( )
A.向A移动B.向B移动
C.不动D.不能确定
答案 A
解析 由Δp=·p可知Δp∝,所以A部分气体压强减小得多,水银柱将左移。
4.对于地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强,甲说:“这个压强就是地面上每平方米面积的上方整个大气柱对地面的压力,它等于地面上方的这一大气柱的重力”。乙说:“这个压强是由地面附近那些做无规则运动的空气分子对每平方米地面的碰撞造成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说得对B.乙说得对
C.甲、乙说的都对D.甲、乙说的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 甲的说法是从宏观上考虑大气压强,乙的说法是从微观上考虑大气压强,本题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即可。地面上方整个大气柱可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大气柱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大气柱的重力,因此甲的说法正确;大气柱对地面的压强,通过无规则运动的空气分子对地面的撞击产生,因此乙的说法也正确。故C正确。
5.某个开着窗户的房间,温度由8 ℃升高到24 ℃,室内空气质量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B.减少到
C.减少了D.减少到
答案 C
解析 室内空气压强不变,设房间容积为V,对原房间内气体,温度由8 ℃升高到24 ℃体积变为V′,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即V′=V,ΔV′=V′-V=V,以减少的气体为研究对象,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ΔV=V,即=,故质量减少了。故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