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五)
1.下列应用中放射性同位素不是作为示踪原子的是( )
A.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
B.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根据探测器的测量,找出合理的施肥规律
C.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
D.给怀疑患有甲状腺病的病人注射碘131,诊断甲状腺疾病
【解析】 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是利用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因此选项C不属于示踪原子的应用.选项A、B、D中都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答案】 C
2.如图1932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 )
图1932
A.正电子 B.中子 C.光子 D.电子
【解析】 查德威克实验用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中子,中子的贯穿能力很强,故B正确.
【答案】 B
3.根据布拉凯特的充氮云室实验可知( )
A.质子是直接从氮核中打出来的
B.α粒子打进氮核后形成一个复核,这个复核放出一个质子
C.云室照片中短而粗的是质子的径迹
D.云室照片中短而粗的是α粒子的径迹
【解析】 α粒子轰击氮核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若直接打出质子,则质子的运动方向与α粒子的运动方向应一致,但实验中不是这样,而是径迹分叉,即质子与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一致,所以应是先形成一个复核,再由复核中放出一个质子,A错,B正确.在云室中,径迹的粗细反映粒子的电离本领的强弱,径迹的长短反映粒子的贯穿本领的强弱,粗而短的是新核的径迹,细而长的是质子的径迹,C,D均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图1933
4.为保证生产安全,大型钢铁部件内部不允许有砂眼、裂痕等伤痕存在.如图1933所示是利用射线检测钢柱内部是否存在伤痕及裂纹情况的示意图,若钢柱的直径为2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β射线
B.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X射线
C.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γ射线
D.若钢件内部有伤痕,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粒子将减少
【解析】 此射线必须能穿透部件,接收器才能接收到射线粒子,因β射线只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X射线也只能穿透几厘米的钢板,用γ射线可以检查30 cm厚的钢板部件,显然这里应该用γ射线而不能用β或X射线,选项C正确,A、B选项错误;当遇到钢铁部件内部有伤痕时,穿过钢板到达计数器的γ射线比没有砂眼或裂纹处的要多一些,选项D错误.
【答案】 C
5.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生成镁24,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 )
A.质子,α衰变 B.电子,α衰变
C.α粒子,β衰变 D.正电子,β衰变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粒子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所以X为α粒子,钠24衰变后生成镁24,质量数不变,所以只能是β衰变,故只有C正确.
【答案】 C
6.(2014·南通高二检测)用高能Kr(氪)离子轰击82Pb(铅),释放出一个中子后,生成了一个新核,关于新核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其质子数为122 B.其质量数为294
C.其原子序数为118 D.其中子数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