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编辑
(苏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苏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478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9/5/16 14:54:1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9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论证,说明只有四肢习惯于冷热的变化,才能保持身体强壮的道理。进而说明国家要保持战斗力,必须教战守。比喻来自生活,使人觉得亲切自然,容易接受。
3.既然本文的主张是“教民战守”,那么在苏轼看来应当如何来“教”呢?
明确:
使
士大夫
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庶人之在官者
以行阵之节
役民之司盗者
以击刺之术
 
4.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在文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第二、三段主要是援引史实、举例论证;第四段主要是浅近设喻,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几个段落中,无论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其中都有正反对比论证。这既丰富了说理的角度和层次,又加强了说理的力度,使主张更容易为人接受。
写法鉴赏
1.本文逻辑顺序相当清晰,自始至终沿着“安逸是害,战守则强”这样一条主线推理论证,层层呼应,用语精辟。例如论证宋廷“赂敌”政策的必不可行,只用了三句话:“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既浅显,又正确,充分显示出苏轼敏锐的思辨能力和高超的驾驭文字的技艺。

2.综合运用了援引史实、浅近设喻、正反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作者在首段提出了中心论点,第二段援引“先王知兵之不可去”,“天下虽平,不敢忘战”,“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的史实。第三段分析“后世”“去兵”的危害,并且举出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安禄山之乱的例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申说“知安而不知危”的危害性。第四段以“天下之势,譬如一身”来设喻,拿王公贵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