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弱
B.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减小
C.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同时,电子的轨道半径连续地减小
D. 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选项A错误;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过程中要释放能量,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小,所以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故B错误;根据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同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也在减小,但电子的轨道不是连续的。故C错误;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外界任何因素都无关。故D正确;故选D。
2.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从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落月,如图所示。关于“嫦娥四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轨道I运行至P点时,需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B. 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
C. 沿轨道Ⅱ运行经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I运行经P点时的加速度
D. 沿轨道Ⅱ从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月球对探测器的万有引力做的功为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变轨的原理确定在P点是加速还是减速;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结合半长轴的大小与圆轨道半径的大小比较运动的周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比较P、Q两点的加速度。
【详解】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需要制动减速,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才做靠近月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Ⅱ.故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得半长轴a越大,运动周期越大,显然轨道Ⅰ的半长轴(半径)大于轨道Ⅱ的半长轴,故沿轨道Ⅱ运动的周期小于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故B错误;根据G=ma得a=,沿轨道II运行时经P点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I运动经P点的加速度,故C正确;在轨道II上从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速度变大,月球的引力对探测器做正功,故D错误;故选C。
【点睛】知道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沿轨道II运行时经P点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I运动经P点的加速度;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半长轴越大,运动周期越大。
3.自然界中某个量D的变化量△D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个量D的变化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D表示某质点运动的路程,则恒定不变时,该质点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若D表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则恒定不变时,该质点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若D表示某质点的动量,则越大,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越大
D. 若D表示某质点的动能,则越大,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做功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变化率的概念结合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分析各项;
【详解】若D表示某质点运动的位移,则表示速度,当恒定不变时,该质点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若D表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则表示加速度,当恒定不变时,该质点一定做匀变速运动,但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若D表示某质点的动量,根据动量定理可知,表示合外力,则越大,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越大,选项C正确;若D表示某质点的动能,则?D越大,动能变化越大,则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做功越多,选项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