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轶事
孝子李密的故事
说起李密,真不是徒有虚名,那是出了名的大孝子。李密出生只有六个月,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又改嫁,孤苦伶仃,唯一的依靠就是祖母,祖母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祖母就是他的一切。当他接到诏书的时候,祖母刘氏已然九十六岁,病入膏肓,朝不保夕。李密不分昼夜,衣不解带,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口尝过然后进献。拿到诏书李密左右为难,一边是祖母病体奄奄,一边是郡县逼迫,忠孝不能两全,如何处之。李密选择的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于是李密向司马炎上表,陈诉种种。这就是传世后人的著名的《陈情表》。司马炎看罢,感慨万千。为李密一片孝心所感,赞叹他说“不空有名也”。不仅准许他推迟应诏,还赏赐他两名丫鬟伺候,并让地方官府提供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祖母刘氏驾鹤西去,李密服丧期满,果然应诏为官。但是司马炎感动之余并没有因为李密的纯孝而重用他。司马炎的招贤纳士的诚心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而李密的孝却纯粹是为了祖母。
(一)背景链接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中供养祖母刘氏。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的方针。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为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名节”,从而招来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