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轶事
求真的朱自清
1927年7月,朱自清发表了写景散文《荷塘月色》,其中有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描写:“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文章以优美秀丽的风格,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930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了一位名叫陈少白的读者来信,毫不客气地对朱自清指出,那段“月下荷塘”的描写严重失真,树上的蝉在夜里是从来不叫的。对于这位普通读者的质疑,朱自清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非常重视,并决心要把此事的真相弄个清楚。他在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无果后,又询问了很多朋友,大家都赞成那位读者的看法。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又写信请教昆虫学教授刘崇乐。接到求援信的刘崇乐也很重视,翻阅了大量书籍后,抄了一本书上的话拿给朱自清,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一段儿。”该书的作者说,蝉一般夜里不叫,但也有叫的时候,作者本人就亲耳听到过月夜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