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过关检测(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我国进行第三次大熊猫普查时,首次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RS卫星红外遥感技术,详细调查了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栖息地周边情况等,红外遥感利用了红外线的( )
A.平行性好 B.相干性
C.反射性能好 D.波长大,易衍射
解析:选D 红外线的波长较长,衍射现象明显,易透过云雾、烟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故只有D选项正确。
2.一种电磁波入射到半径为1 m的孔上,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种波属于电磁波谱(如图)中的( )
A.可见光 B.γ射线
C.无线电波 D.紫外线
解析:选C 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大小跟光的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还要小。由题图可知,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波长范围是104~10-3 m,红外线波长范围是10-3~10-7 m,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的波长更短,所以只有无线电波才符合条件,C正确。
3.高原上人的皮肤黝黑的原因是( )
A.与高原上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B.与高原上的风力过大有关
C.与高原上紫外线辐射过强有关
D.由遗传本身决定
解析:选C 高原上紫外线辐射比较强,而紫外线对皮肤的生理作用会使人的皮肤变得黝黑。故选项C正确,A、B、D均错误。
4.一台简单收音机的收音过程至少要经过哪两个过程( )
A.调幅和检波 B.调制和检波
C.调谐和解调 D.调谐和调幅
解析:选C 调谐的过程是选出电台的过程,而解调的过程则是把声音信号从高频电流信号中“检”出的过程。C正确。
5.古代也采用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如利用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利用声音传递信号的鼓等,关于声音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和光都是机械波
B.声音和光都是电磁波
C.声音是机械波,光是电磁波
D.声音是电磁波,光是机械波
解析:选C 声音必须在介质中传播,是一种机械波,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是一种电磁波,C正确。
6.关于手机和BP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随身携带的手机内,只有无线电接收装置,没有无线电发射装置
B.随身携带的手机内,既有无线电接收装置,又有无线电发射装置
C.两个携带手机的人,必须通过固定的基地台转接,才能相互通话
D.无线电寻呼机(BP机)内只有无线电接收装置,没有无线电发射装置
解析:选A 手机内既有无线电接收装置又有无线电发射装置。由于手机发射功率小,因此必须通过固定的基地台转接,两个携带手机的人才能通话。BP机内只有接收装置,而无发射装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7.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在本质上完全相同
B.电磁波的波长若差异太大则会出现本质不同的现象
C.电磁波谱的频带很宽
D.电磁波的波长很短,所以电磁波谱的频带很窄
解析:选AC 电磁波谱中的电磁波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波长或频率不同而已,其中波长最长的波跟波长最短的波之间的频率相差近1020倍,所以电磁波谱的频带很宽,故A、C正确。
8.下列关于无线电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线电波是波长从几十千米到几毫米的电磁波
B.无线电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均为3.0×108 m/s
C.无线电波不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无线电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传播时,波长变短
解析:选AD 波长大于1毫米(频率低于300 GHz)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故选项A正确;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才是3.0×108 m/s;无线电波具备波的共性,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从真空进入介质中时频率不变,速度变小,波长变短,故选项B、C均错误,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