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没有词汇,就没有理解,更谈不上意义的表达。《考试大纲》中英语学科对考生语言知识的要求是: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 500个左右。
那么词汇的学习和掌握与阅读理解有何联系呢?研究表明,“词汇量”是影响阅读效率的最直接因素。例如,当一个人试图阅读一份英文报纸时,其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就受到了词汇量的极大限制。语言学家Laufer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外语学习者若拥有5 000个词汇量,阅读正确率可达56%;若词汇量为6 400个,阅读正确率可达63%;若词汇量为9 000个,阅读正确率可达70%。美国语言学家Diller根据词汇统计特征提出:如果我们认识25个最常见的英文单词,那么平均每页纸上的词我们就会认得33%;如果认识2 500个,则为78%;如果认识5 000个,则为86%;一旦认识10 000个,则可达92%。他认为英语学习者如果想比较流利地阅读中等难度的文章,掌握10 000个词汇是最基本的要求。
Laufer和Diller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词汇的拥有量是阅读理解的关键要素,也就是说要想进行正确流利的阅读,必须要求阅读者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只有这样,阅读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提高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扩充词汇量,词汇量越大,阅读得越广,相应的视野就越开阔,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越高。
词汇是高考阅读理解测试中重要的一项,高考阅读理解长难句的增加,表明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一趋势带给考生的启示是:词汇学习将是重中之重。
当然,这里的词汇不仅仅是指一个单词,它包括单词和由单词组成的固定短语、习惯用语、谚语、俗语、流行用语等,但有时一些词汇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迥异。因此,生词的含义只有在阅读中,即上下文语境中才能完全展现出来,并易于被识记、理解和掌握。换句话说,是上下文给某个词以特定含义,而这个特定含义有时是词典无法提供的。多读是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不仅要读不同体裁的文章,而且要多读不同题材的文章,才能有效扩大词汇量,让备考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