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9-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56分)
1.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 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A错误;速度定义式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用了应用了极限思想的方法,B正确;重心就是从效果上相当于重力作用在那个点上﹑是采用等效的思想,同样合力与分力,也是从作用效果相同,同样是采用等效的思想,C正确;在匀变速运动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就是整体位移,这样分的越细,值越接近真实值,这是采用了微元法,D正确,由于选不正确的,因此只能选A
考点:物理的思想方法
2.某同学沿着周长为400m的环行塑胶跑道跑了一圈又回到原出发点,前100m用了13s,后300m用了47s的时间,则她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
A. 8m/s B. 0 C. 6.67m/s D. 40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可求得。
【详解】该同学的位移为0,故平均速度v=,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明确平均速度只与位移和所用时间有关,与中间过程是否做什么运动,速度怎么变化都无关。
3.有一辆玩具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s)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2 (s)停下,其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2
C.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
D. 加速、减速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为v0,则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1=,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可知a1:a2=2t0:t0=2:1,则加速度之比为2:1,故A错误;
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知,匀加速和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均为v0/2,即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B错误;
C. 根据x=t得,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时间之比为1:2,则位移之比为1:2,故C正确;
D. 加速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v0,减速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为v0,大小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