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
A.7 m/s B.14 m/s
C.10 m/s D.20 m/s
解析: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μg.由v=2ax,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 m/s=14 m/s,因此B正确.
答案:B
2.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后撤去外力,又经时间3t物体停下,则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
A. B.
C. D.
解析: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力F作用时有F-Ff=ma1,v=a1t;撤去力F后有Ff=ma2,v=a2·3t.联立以上四式得Ff=,故B正确.
答案:B
3.如图所示,光滑细杆BC、DC和AC构成矩形ABCD的两邻边和对角线,AC:BC:DC=5:4:3,AC杆竖直,各杆上分别套有一质点小球a、b、d,a、b、d三小球的质量比为1:2:3,现让三小球同时从各杆的顶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a、b、d三小球在各杆上滑行的时间之比为( )
A.1:1:1 B.5:4:3
C.5:8:9 D.1:2:3
解析:因为ABCD是矩形,所以A、B、C、D四个点一定在同一个圆周上,又因为AC杆竖直,且AC:BC:DC=5:4:3,由等时圆模型可知ta=tb=td,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4.[2019·广东珠海模拟]质量为1 t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少2 000 N,那么从该时刻起经过6 s,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
A.50 m B.42 m
C.25 m D.24 m
解析:汽车匀速运动时F牵=Ff,当牵引力减小2 000 N时,即汽车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2 000 N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②
联立①②得a=2 m/s2
汽车减速到停止所需时间t==5 s
汽车行驶的路程x=vt=25 m
答案:C
5.[2019·日照一模]
如图所示,斜面A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在t=0时刻,滑块B以初速度v0自斜面底端冲上斜面,t=t0时刻到达最高点.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下列表示滑块在斜面上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肯定错误的是( )
解析: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滑块在上滑和下滑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A可能正确.若斜面不光滑且滑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滑块沿斜面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会静止在斜面上,B可能正确.若斜面不光滑且滑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滑块沿斜面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会反向加速,且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一定小于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C肯定错误,D可能正确.
答案:C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木板,木板上端固定一个弹簧(弹簧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弹簧下端连接一小球,在沿斜面向上的外力F0作用下,小球与木板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某一时刻撤去外力,此时小球与木板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a2.已知小球和木板的质量相同,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则( )
A.a1=a,a2=a B.a1=gsinθ,a2=2gsinθ
C.a1=a,a2=gsinθ+a D.a1=a,a2=2gsinθ+a
解析:撤去外力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所以小球的加速度不变,仍然是a;设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则对小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θ=ma,对木板有mgsinθ+F=ma2,联立求解得a2=2gsinθ+a,D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