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6题为多选题)
1.(2016·镇海中学高二检测)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通常能把非电学量(如力、光等)的变化,转换为电学量(如电流、电压等)的变化或电路的通断,它在自动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关于制作传感器所需要的元器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热敏电阻能够把温度的变化转换为其阻值的变化
B.金属热电阻能够把温度的变化转换为其阻值的变化
C.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的变化转换为其阻值的变化
D.所有传感器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作的
解析:热敏电阻、金属热电阻、光敏电阻都是把温度或光照强度的变化转换为其阻值的变化,从而使电路中电流或电压发生变化,故选项ABC正确;并非所有的传感器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传感器,故选项D错误。
2.如图所示,将一光敏电阻连入多用电表两表笔上,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用光照射光敏电阻时表针的偏角为θ,现用手掌挡住部分光线,表针的偏角为θ′,则可判断( B )
A.θ′=θ B.θ′<θ
C.θ′>θ D.不能确定θ和θ′的关系
解析: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开始时有光照射,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小,当用手掌挡住部分光线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因为欧姆表的零刻度在表盘的右侧,所以欧姆表测电阻时,阻值越大,指针张角越小,所以选项B正确。
3.(2016·云南昆明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用光敏电阻LDR和灯泡制成的一种简易水污染指示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严重污染时,LDR是高电阻
B.轻度污染时,LDR是高电阻
C.无论污染程度如何,LDR的电阻不变,阻值大小由材料本身因素决定
D.该仪器的使用不会因为白天和晚上受到影响
解析:严重污染时,透过污水照到LDR上的光线较少,LDR电阻较大,A对、B错;LDR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受光照影响电阻会发生变化,C错;白天和晚上自然光强弱不同,或多或少会影响LDR的电阻,D错。
4.(2016·湖南衡阳市衡阳县高二上学期期末)
如图所示,在电路中接一段钨丝,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当用打火机给钨丝加热时灯泡亮度明显变暗,根据钨丝的上述特性,可用钨丝来制作一个温度传感器,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该传感器利用了钨丝的物理性质
B.该传感器利用了钨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C.该传感器能够把热学量(温度)转换为电学量(电阻)
D.该传感器能够把电学量(电阻)转换为热学量(温度)
解析:由题目中的实验现象可知,钨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利用了钨丝的物理性质;从而可以制成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
5.如图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指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热敏电阻),L为小灯泡,当温度降低时( AC )
A.R1两端的电压减小 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C.小灯泡的亮度变强 D.小灯泡的亮度变弱
解析:R2与灯L并联后与R1串联,与电源构成闭合电路,当热敏电阻温度降低时,电阻R2增大,外电路电阻增大,电流表读数变小,灯L两端电压增大,灯泡亮度变强,R1两端电压减小,故A、C正确,B、D错误。
6.(2017·山东临朐一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如图所示,电容式触摸屏的构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导体层,再在导体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摸屏四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在导体层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在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是导体,手指与内部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特殊电容(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位于触摸屏后的控制器便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由以上信息可知( AB )
A.电容式触摸屏的两极板分别是导体层和手指
B.当用手触摸屏幕时,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越大,电容越大
C.当用手触摸屏幕时,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越大,电容越小
D.如果用带了手套的手触摸屏幕,照样能引起触摸屏动作
解析:电容触摸屏在原理上把人体当做一个电容器元件的一个极板,把导体层当做另一个极板,故A正确;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越大,即两个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故电容越大,B正确,C错误;如果带了手套或手持不导电的物体触摸时没有反应,这是因为手与导体层距离较大,不能引起导体层电场的变化,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