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让歌妓唱来助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悲欢离合的圈子。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这叫“新天下耳目”。凡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
以苏轼为中心的元祐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词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改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彩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尔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种代表性文体的关键人物。
本专题共选苏轼的词四首。这几首词代表了苏词多样化的风格。词作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是苏轼儒、道、佛等复杂思想的集中体现,在遭受排挤退任地方官时,能随遇而安,使佛老思想占据上风,“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这种奇特心理的自然发展。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全词采用白描手法,用语朴素自然,感情真挚而深沉,与作者其他词中普遍表现出来的那种雄奇豪迈风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