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折桂令·中秋
(元)张养浩①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注释】①张养浩:元代散曲家。曾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看到元朝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辞官家居。其后又因朝廷征召任官,在位劳瘁而死。
【赏析】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一种在中秋夜企望一醉方休的情致,作者在词中着力描写的是澄彻的月光,并且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家,济南(今属山东)人。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他少年知名,十九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看到元朝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后关中大旱,朝廷征召他为陕西行台中丞,他立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个月,劳瘁而卒。
这首词开头第一句便以“一轮飞镜谁磨”发问,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