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编辑
(新人教版)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赏析训练02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65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9/2/19 8:19:0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此词苏轼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名篇。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有感而作,借之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诗篇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
词的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显示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一层,并且为下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做好铺垫。一个“归”字,表现了诗人自认是月中仙人的傲气。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