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小题为单选题,选对得4分,9-12小题为多选题,全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错选得0分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微元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 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假设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2.一位同学从操场A点出发,向西走了30m,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走了40m,达到C点。在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是
A.70m B.50m C.40m D.30m
3.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而就是这个路人都知的道理,发案率却非常高。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m,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m/s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该路段的限速为60km/h。则该车
A.超速 B.不超速 C.无法判断 D.速度刚好是60km/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一小球沿斜面以恒定加速度滚下,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AB=12 m,BC=20 m,小球通过AB、BC所用时间均为2 s,则小球通过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
A.6 m/s 8 m/s 10 m/s B.0 m/s 4 m/s 8 m/s
C.2 m/s 4 m/s 6 m/s D.4 m/s 8 m/s 12 m/s
5.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第5s末速度为10m/s,则物体
A.加速度一定为2m/s2 .第10s末速度为20m/sB
C.前5s内位移一定是25m D.前10s内位移一定为100m
6.如图1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A.第1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4 s末物体物体距离出发点最远
D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7.如图2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 。足球的质量为m,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 网兜的质量不计。 则悬绳对球的拉力F的大小为
A.F = mgtanα B.F = mgsinα
C.F=mg/cosα D.F=mg/tanα
8.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均匀电线在夏、冬两季由于热胀冷缩的效应,电线呈现如图3所示的两种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B.冬季电线对电线 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
D.夏季与冬季电线杆对电线的拉力方向不变
9.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4所示。若g=10 m/s2,则
A.小球第 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5 m/s
B.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 m/s
C.小球是从1.25 m高处自由下落的
D.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10.如图5所示,物体在水平向左拉力F1和水平向右拉力F2作用下,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物体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和方向为
A.F1>F2时,Ff=F1-F2,方向水平向右
B.F1<F2时,Ff=F2-F1 ,方向水平向右
C.F2=F1,Ff=0
D.根据摩擦力计算公式可知,Ff为定值μ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