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小题。
“礼乐文明”是酝酿中华文明的温床和根基。其形式上表现为“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本质上化为一种贯通各种艺术的本体精神。中国古代士人以琴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以实践理性精神对待日常生活态度,这实际上潜含着一种发端于原始“乐舞精神”的审美式人生意味。于是,华夏先民自觉不自觉地由“六艺”和“琴棋书画”开始“修身”,继而去勉力实现主流文化那“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
先秦时期,“艺”(从属于“六艺”)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行为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琴棋书画”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内容。这时,为首的“琴”既是一种娱乐身心的工具,同时还有着内在的文化意韵。它不仅是个体修身养性的器物,还渗透着一种发自远古的“乐教”精神,蕴含着文化之“道”。
首先,“琴”并不单是一种“乐器”,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一种现实人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熔铸一定的思想感悟。他们往往并不是单纯追求一种所谓“为审美而审美”的人生价值,而是注重在生活中强化品位,在细节中感悟出人生体验、审美倾向。因此,文化的价值意义就在于激活现实生命个体的情感因素,“中华琴文化”正是这样一个典型。它融艺术修养于日常生活之中,是一种恰当的艺术化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