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勾画论点句
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候在文章的中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也有短论找不到论点句的,这是潜在论点的写法。
2.勾画论据句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
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注“如……”“例……”等句子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那么……”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理论据。这样可迅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要想准确勾画论点句和论据句,并明晓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熟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方法。常用的6大论证方法如下:
类型
|
定义
|
举例分析
|
通过对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这一事实类推到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
列举确凿、充
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
论点。
|
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
|
引用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
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在论述“有业”“敬业”“乐业”时,作者引用了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名句,以及孔子、百丈禅师、朱熹、曾文正等人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