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试说明》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题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行文思路分析题,二是线索作用分析题,三是句段作用分析题。
考法一 分析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高考就此设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设问形式亦多样。
常见设问
(2016·北京卷)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
(2015·湖南卷)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
(2013·广东卷)“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
方法指导
行文思路分析“3法”
1.划分层次法
具体做法:先根据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
这一方法最适合解答直接式问法的行文思路题。弄清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行文思路自明。
2.找线索法
散文常见线索类型: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推移为线索;⑥以空间变化为线索;⑦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分清了文章的线索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了行文思路。
3.分析材料关系法
结合文本内容,解说出了文章前后的材料是以怎样的一种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就解说出了文章的行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