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越来越倾向于时评,主要考查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通常所说的“时评”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下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洞幽烛微,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类文体,作者往往思考缜密,体现出强烈的思辨色彩,在层层说理中显示出哲理意味。本节内容推出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时评,展示出时评文的独特魅力,意在引导大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新闻聚焦一 “共享书店”怎么阅读?
共享经济成为当下大家关注的焦点,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睡眠舱相继出现,如今,连图书也可以共享了。7月16日,安徽合肥三孝口书店宣布成为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当天迎来了2万人次的客流量,刷新了该店客流量的最高纪录,当天即有4000本左右图书被借阅,如果按人均2本的借阅量来算,大概有2000人参与了借阅活动……
共享书店到底是创新还是作秀
许民彤
安徽首家共享书店的开放迅速引发关注,也引来了诸多质疑。比如“图书也来借共享炒一把,共享快成伪命题”“打着共享的旗号捞钱还是推广阅读”。有人认为,所谓共享图书,岂不是跟图书馆的性质差不多?还有人说,这不就是过去家门口的租书店吗?共享书店到底是创新还是作秀?对于一种新生事物的质疑与担忧当然是在所难免的,而其背后,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还是实体书店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为什么要实行“共享书店”模式经营?书店的说法很简单:据书店调查,有些读者在买书后并没有读完整本书,有些读者在读完书后,书籍就被闲置在一边,“这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开设共享书店就是要减少阅读成本,降低阅读门槛,提高阅读频次,避免图书文化资源的浪费。
共享书店的玩法很简单,和共享单车差不多,只需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后,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每次可以借2本总定价不高于150元的图书,时限是10天,只要按期归还,借阅次数不限,押金可退。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用户每阅读一本书并按期归还就会有1元“阅读奖学金”直接打入其“智慧书房”账户,三个月读12本书便可得到返还押金的8%的奖励。读者还可对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建立读书社群,甚至线下组织开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