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 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编辑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整体阅读学会快速读文教师用书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复习教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666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8/6/15 10:49:1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9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BD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Ⅱ 熟知常考7大题材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羁旅思乡诗、爱情闺怨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