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一课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统筹分析人类活动
[编者按] 通过对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研究发现,高考题常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展开问题,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各种人地关系现象的评价,通过考生解答问题中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触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综合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学科思维来看待问题。站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分析得更全,更有深度;站在个案的差异性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分析得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分析人类活动时,疏漏整体性和差异性任何一方面,分析就会有所偏颇。
[图解“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在分析人地关系问题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