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在重农抑商、禁海闭关等政策的抑制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落。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4—18世纪,在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
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妖工开物》中涉及的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双季稻得到大范围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大多为两石或三石,有的地区达到了五六石。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